来源:资事堂
作者 | 徐行
编辑 | 袁畅
继国泰海通后,国联民生证券也“官宣”了合并后的最重磅人事安排。
8月8日晚间,国联民生证券公告,葛小波因工作调整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等职务,仍继续担任公司执行董事、总裁等职务。
公司新任董事长是具有无锡国有资本背景的顾伟。作为国联民生证券的大股东,且在这轮吸收合并中出了大力,无锡国联集团最终获得这一席位也在情理之中。
但这绝不意味着以葛小波为代表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淡出”,相反作为国联民生证券未来继续“脱胎换骨”的关键力量,葛小波仍续任总裁,他牵头的高管团队预计也将继续执掌并承担推动公司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的重任。
同期,国联民生还公告了聘任熊雷鸣担任公司执行副总裁,聘任郑亮、胡又文担任公司副总裁,后者均为前民生证券的高管。无论是从平稳推动合并后的深度融合,亦或是“发挥”原民生的“有生力量”,这都是可以预期的人事动作。
至此,今年完成合并的两家券商都大致完成了各自的人事布局,随之而来大概率公司治理也会呈现新的面貌,当然大概率会是迥然不同的面貌。
01
董事会“衷心感谢”葛小波
8月8日晚间,国联民生证券公告,董事会于2025年8月8日收到葛小波的辞职报告,葛小波因工作调整原因,提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主任委员、董事会战略与ESG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仍继续担任公司执行董事、总裁、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委员、董事会战略与ESG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葛小波调整职务后,国联民生证券结束了董事长总裁“一肩挑”的领导模式,进入董事长和总裁“分置”的模式,这会给国联民生带来怎样的新变化,有待观察。
公告还对葛小波的董事长任期予以高度评价,公告称,葛小波自任公司董事长以来,恪尽职守、勤勉尽责,积极推动落实公司“十四五”发展战略目标,带领公司优化业务布局、提升管理效能,公司资本规模和业务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公司董事会对葛小波担任董事长期间为公司发展所做的卓越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02
顾伟接任董事长
同日,国联民生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公司董事长的议案》。公司董事会同意选举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顾伟担任公司董事长,任期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公司第五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
公开信息显示,顾伟1975年出生,公共管理硕士,具备强地方经验、专业度及年龄优势,年富力强。
顾伟在国联民生证券前,曾经的事业经历集中在无锡地方。他曾任无锡市财贸信息中心科员,无锡市财贸办公室秘书处副处长,无锡市政府办公室综合一处副处长,行政处处长,无锡市南长区政府、梁溪区政府副区长,无锡市行政审批局局长、党组书记,无锡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务。
顾伟现任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裁,国联民生党委书记、董事,民生证券董事长,无锡国联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无锡市国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董事,无锡国联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03
大股东倾力支持
随着顾伟出任国联民生证券董事长,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联集团”)也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无锡国联集团成立于1999年5月8日,前身为无锡市国有资产投资开发总公司,是无锡市政府出资设立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和授权经营试点企业(与国发资本一体化运营),注册资本86.89亿元。
官网显示,无锡国联集团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5.5亿元,利润总额42.5亿元。截至2024年末,集团总资产2221亿元,净资产597亿元,在无锡当地是巨无霸级的平台型企业。
另外,无锡国联集团和资本市场往来密切,老国联证券成立于1992年,老国联基金成立于2004年,都是行业早期成立,足以印证国联在资本市场的积淀。
04
“礼聘”民生系高管
同日,国联民生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还审议通过《关于聘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等相关事项的议案》,同意聘任熊雷鸣担任公司执行副总裁,聘任郑亮、胡又文担任公司副总裁。此外,马群星因工作调整不再担任该公司副总裁,公司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职务不变。
公开资料显示,新任执行副总裁的熊雷鸣,新任副总裁的任郑亮、胡又文,都有民生证券的经历。
熊雷鸣出生于1970年,现任民生期货公司董事、民生证券董事。他曾任湖北药检专科学校教师,长江证券财务总部总经理、总裁特别助理、财务总监,民生证券副总裁、代行总裁、代行执行委员会主席、财务总监、首席风险官、总裁、执行委员会委员等。
郑亮出生于1977年。曾任华宝证券高级副总裁、合规总监、首席风险官、董事会秘书,民生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副总裁等。
胡又文出生于1985年,理学硕士。他曾任安信证券销售交易员、计算机行业分析师、研究中心总经理,民生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副总裁等。
这几位都是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且专业能力突出的券商高管,此次聘任为国联证券高管,未来预计也将有所发挥。
05
谁将“掌舵”国联民生?
而随着顾伟和熊雷鸣等的“入局”,国联民生的团队构成进一步丰富,治理更加平衡,但或许高管层的磨合也会成为新的课题。
这其中,葛小波为代表的原中信团队,有多大权限和空间施展抱负或为决定性因素。
从资历上看,老中信团队具备足够的经验、能力和资历,且团队梯队完整,执掌未来的国联民生似乎“绰绰有余”。
从治理上看,当大股东直接派驻董事长,并出任一系列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主任职务后,未来国联民生的董事会功能必将得到强化。
同时民生系高管的加入会让国联民生的高管来源也进一步趋向多元化,这对葛小波续任的总裁的“掌控力”提出一定的考验。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国联民生面临所有合并而生券商共同的考题,如何取舍和筛选原公司的“存量资产”(包括团队)。
这是一个通向鲜花但荆棘密布的惫难过程,而近年的调整市道令得原本的冗余空间趋向逼仄,如何完成后续的深度整合,才是关键人事落定后的“惊心一跃”。
总体上看,随着吸收合并民生证券的法律手续完成,国联民生的后续重点转向内部深度整合和关键业务的突破性发展,“大有大的优势”、 “大有大的难处”或许是国联民生长大后的恰当形容词。
责任编辑 倪静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