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能牌照”向精细化、专业化转变 沉寂两年 公募子公司重新出发

频道:热点快讯 日期: 浏览:8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从“万能牌照”向精细化、专业化转变 沉寂两年 公募子公司重新出发

  ◎胡尧 记者 陈玥

  短短一个月内,3家公募子公司先后获批。与此同时,曾于2016年巅峰时期管理规模直逼12万亿元的公募专户子公司如今已跌破了万亿元。

  从野蛮生长到艰难出清,从“万能牌照”向精细化、专业化转变,基金子公司的十余年沉浮,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资管机构转型的曲折历程。时至今日,未来的路径已经逐渐清晰。凭借着视野、禀赋和专业程度,公募子公司将重新出发,在政策支持下大展拳脚,在特色化领域精耕细作,以更贴近实体经济需求的方式翻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连三发 再启征程

  转折点的到来,往往无声无息。

  2025年6月5日,中国证监会批准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设立全资销售子公司,业务范围为证券投资基金销售,并将聚焦于买方投资顾问服务。6月20日,兴证全球基金旗下新加坡全资子公司获批,旨在通过东南亚市场布局服务跨境资产配置需求,业务定位为逐步拓展海外市场研究、投资和客户拓展等领域。

  6月25日,华夏基金全资子公司——北京华夏金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获批,业务范围包括向商业银行及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提供份额登记、估值、核算等运营服务以及基于前述服务延伸的数据分析、信息披露材料制作、投资比例监控、产品研究设计等相关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公募基金业内首家获准设立的运营服务子公司。

  时隔两年,基金子公司再度获批新设。截至目前,全市场有74家专户子公司,不少于20家专业子公司。

  还有多家基金子公司待批。据证监会网站截至6月27日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信息,当前共有招商基金、中航基金、创金合信基金、嘉实基金、华安基金、广发基金和博时基金等7家基金公司申请设立境内子公司,朱雀基金、创金合信基金和广发基金申请设立境外子公司。记者了解到,境内子公司的业务范围将涉及REITs、运营服务和股权投资等。

  政策为基金子公司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5月,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指出,“鼓励基金公司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应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基金公司设立科技及运营服务子公司”“支持优质头部基金公司业务创新发展,促进资产管理和综合财富管理能力双提升。制定中小基金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方案,支持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从表述中可以发现,创新和差异化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新基金子公司设立和展业的关键词。

  转型之路 艰难曲折

  在新的子公司问世同时,传统的公募基金专户子公司管理规模一降再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基金专户子公司的管理规模已从2016年最高接近12万亿元缩减至9939.16亿元,为历史上首次跌破万亿元。

  回溯过往,从规模狂飙到艰难出清,十多年来基金子公司的发展历程难言一帆风顺。

  基金子公司的崛起始于2012年。当年11月,首批基金子公司获准设立,因其与生俱来的“投资范围广,无风险资本计提”等优势被称为“万能牌照”,一度成为资管行业最耀眼的新贵。再加上彼时信托、券商资管受限于净资本和业务范围,大量寻求出路的银行资金涌入这片“草莽之地”,开启了一场“杠杆盛宴”。

  “那真是一个躺赢的时代!”曾亲历行业巅峰的某大型基金子公司前部门主管陈扬(化名)向记者回忆道,“我们注册资本可能就5000万元,但管理的资产逼近千亿元。通道业务费率虽低至万分之三到五,但架不住量级巨大,收入还是非常可观。项目如潮水般涌来。”他的语气中交织着感慨与唏嘘。

  野蛮生长往往伴随着风险集聚。2016年,《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出台,要求其净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人民币、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准备之和的100%、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同时净资产不得低于负债的20%。至此,“低资本金撬动海量资产”的商业模式开始动摇。

  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其核心要义“去通道、去嵌套、破刚兑、净值化”,彻底打破了刚性兑付与资金池模式,并禁止子公司业务多层嵌套与期限错配。至此,基金子公司依靠通道业务构筑的万亿规模轰然倒塌,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去通道过程。

  专业引领 迎新机遇

  随着旧有的包袱基本出清,公募子公司也从昔时的“万能牌照”向专业化方向转型,将凭借视野、禀赋和专业程度在更宽广的市场环境中加速生长。

  新的机遇已经近在眼前。以海外子公司为例,近年来,政策对于基金公司“走出去”给予了较大的支持。2022年,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表示公募基金要稳步推进高水平开放,支持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走出去”,依法设立境外子公司,提升服务境外投资者及全球资产配置的能力。2024年3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再次明确,要统筹开放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与此同时,中国资产的吸引力也在日益增强。近期,瑞银报告表示,欧洲投资者群体中,更多投资者目前对中国从低配转为中性,一些投资者甚至超配,这在以前的路演中几乎未见。联博基金市场策略负责人李长风认为,尽管短期市场可能受政策节奏与外部不确定性扰动,但伴随企业盈利改善、改革红利释放,中国股市的长期投资价值正逐步显现。

  另外,公募REITs是存量资产盘活的主战场,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称,REITs考验的是资产运营能力,这正是子公司传统优势。

  “设公募REITs业务的专项牌照或业务资质,将使得专业子公司可直接发行公募产品并投资底层项目公司的股权,即取消‘资产支持计划’这一层架构,简化产品结构,推动专业化运营和管理。此外,设立专业子公司,还有利于有效解决公募REITs层级过多、能力分散的问题,使得基金管理团队、项目管理团队、资产管理团队、资产上市中介等主体利益统一,提升公募基金在REITs业务中的经济回报,形成‘投资—运营—退出’的良性循环。”该人士表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度沉寂的公募子公司即将重新出发。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