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下半年险资加仓行情有望延续。截至目前保险公司年内已举牌16次,数量上已接近去年全年,本轮举牌以头部险企为主、偏好银行H股
文|《财经》研究员 丁艳
编辑|杨芮 袁满
举牌、长期资金试点、保险公司正加速入市步伐。作为资本市场的“压舱石”,险资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市场神经。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金融监管总局”)公布了保险公司一季度资金运用情况。数据显示,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34.93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5.03%。从资产配置动向看,投向股票的保险资金为2.82万亿元,环比增长16.03%。
这意味着,和2024年四季度投向股票的2.43万亿元相比,保险资金一季度净买入高达约3900亿元。同时,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增配股票比例也有所提升,分别从2024年末的7.57%、7.21%提升至8.43%、7.56%,环比提升0.86%、0.35%。
加仓近3900亿元资金,市场关注险资究竟买了哪些股票?据相关险企投资人士表示,今年以来险资确实进行了大力度加仓,比较倾向于选择科技成长类股票和港股。未来险资也会逐步提高对消费类、军工类股票的关注度。
Wind(万得)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险资对银行股的持股数量和市值均位居首位,持有银行股278.21亿股,持股市值达2657.8亿元。同时,对京沪高铁等交通运输行业个股大幅加仓。另外,对中信银行、中国建筑等个股持股数量均超1亿股。
从今年以来的险资举牌节奏来看,有明显加快趋势。截至目前,险资年内已举牌16次,数量上已接近去年全年20次的水平。本轮举牌呈现偏好港股特别是银行H股、举牌主体以头部险资为主的特征,举牌标的包括邮储银行H股、中国儒意H股、上海医药H股等。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险资加仓主要还是高股息逻辑。市场关注,今年险资加仓行情能否延续?
多位险企投资人士表示,目前诸多保险公司需要通过权益类资产,增厚投资收益以匹配负债成本,预计将会继续加仓。平安资管副总经理张剑颖表示,受外部及宏观环境影响,今年大类资产的波动性明显加剧,险资投资难度进一步加大。持续看好权益市场的投资机会,特别是在市场波动中不断涌现的更多长期投资机会。
政策也在鼓励险资积极入市。证监会主席吴清在1月23日上午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对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今年1月,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要“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等。
一季度加仓近3900亿元
据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34.93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5.03%。其中,投向股票的保险资金为2.82万亿元,环比增长16.03%,相当于三个月净买入约3900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险资共出现在735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数量为607.98亿股,持股市值达5808.83亿元。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险资加仓仍保持高股息逻辑。从背后投资动因来看:首先,债券等固收类产品是险资配置压舱石,国债利率下滑,利差损风险成为险企面临的主要挑战,为应对这一压力,加大权益投资成为必然选择,而因低估值、高股息类股票未来仍有增长空间,增持性价比较高。
其次,在实行新会计准则的大背景下,保险公司长期持有红利股的分红,可以以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计入报表,公允价值波动不影响当期净利润。
民生证券非银金融团队最新研报指出,整体来看,险资一季度加仓股票、减持基金的趋势明显。伴随监管持有优化偿付能力对于险企股票投资的约束,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投资弹性有望进一步增强。
险资今年以来为何大力度加仓?答案是:国家政策鼓励和资本市场回暖背景下,保险公司自身投资盈利需求。
“今年以来,险资入市比较积极。”一位中型险企权益投资人士表示,随着资本市场回暖,险资权益投资赚钱效应有了一定改善。
从保险公司自身角度来看,一位大型险企投资部负责人表示,目前很多保险公司也需要通过股票投资寻求超额收益,以此提高浮动收益类保险产品的竞争优势。“今年以来众多寿险公司主打分红险,对投资收益的依赖程度明显加大。从各家保险公司一季报亦能看出,股票投资的收益贡献已成为业绩增长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人寿副总裁、首席投资官刘晖认为,目前保险行业还存在一定资负久期缺口,利率变动账面影响量级仍然较大。如果以防范后续可能出现的大规模利差损风险为首要目标,则需要继续尽可能地缩小久期缺口乃至不保留久期缺口,以形成对利率变化的基本免疫。由于投资组合承受波动的空间受限,权益投资策略也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华泰资产总经理杨平亦表示,随着社会资本回报率趋势下移,险资存在利差损与久期错配风险。他建议,加大权益配置力度,增厚长期收益。“参照境外的长期资金资产配置,境内长期资金权益类的配置一向是偏低的,建议汲取国际经验主动提升配置。”
杨平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利率或维持中性偏低水平,可以增配股息类资产。支持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长期资金的重要方向,建议多种措施提升长期资金的投资风控能力等。
今年一季度,市场长端利率阶段性上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年初上升14个基点,权益市场总体波动较大。从上市险企投资业绩来看,新华保险一季度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5.7%;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一季度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0%、2.75%;中国平安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3%,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4月8日,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进一步拓宽权益投资空间。
去年9月,中央金融办和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构建“长钱长投”制度环境的重点工作安排。
险资持仓图谱:银行股居首
从险资具体投向来看,Wind数据显示,险资对银行股的持股数量和市值均位居首位。截至一季度末,险资持有银行股278.21亿股,持股市值达2657.8亿元。前十大重仓股中有7只为银行股,包括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节奏明显加快。截至目前,险资年内已举牌16次,数量上已接近去年全年20次的水平。本轮举牌呈现偏好港股特别是银行H股、举牌主体以头部险资为主的特征。
在上述16次险资举牌中,其中近一半(8次)举牌的皆是银行股,涉及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杭州银行等。而在这8次举牌银行股中,中国平安贡献了6次,成为举牌银行股的“大户”,新华保险和瑞众人寿各举牌一次银行股,分别是中信银行和杭州银行。
从中国平安近期举牌银行股来看,其5月19日公告显示,平安资产受托平安人寿资金,投资于农业银行H股,在5月12日达到农业银行H股股本的10%,触发举牌。5月16日,平安人寿也发布了举牌公告,称平安资产受托于平安人寿资金,在5月9日投资于邮储银行H股股票,达到股本的10%,触发举牌。
针对银行股投资,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在5月13日下午的2024年年度股东会上曾回应,“我们买了很多高分红的银行股,因为很早看到利率下行周期,提前进行资产配置,提前布局看趋势。”他表示,未来会从更长周期、全面化的角度配置资产。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基于对银行商业模型风险预期和增长预期的再定位,叠加2025年经济和政策的情景分析,银行板块估值仍有确定性上行空间。
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目前市场上无风险利率较低,投资优质资产的股息率较高,远高于当前的无风险利率,甚至远高于一年期、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相较之下,低估值、高股息率的优质资产的投资吸引力更高,进而也提升了险资举牌投资的需求,意在进行财务投资,提升资产配置能力。”
除银行股,Wind数据显示,交通运输、房地产、通信、公用事业等行业也受到险资关注。2025年一季度,险资对京沪高铁等交通运输行业个股大幅加仓。此外,险资新进成为近180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对中信银行、中国建筑等个股持股数量均超1亿股。
同时,险资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今年以来按下“加速键”。近期,金融监管总局再新增第三批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拟再批复600亿元,加上第二批、第三批获批金额,批复总金额共计为2220亿元。目前已经完成首期的500亿元投资,后续还将有1720亿元长期资金陆续流入资本市场。
从投资方向来看,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基金主要投向公司治理良好、经营运作稳健、股息相对稳定、股票流动性相对较好的大盘蓝筹公司。以鸿鹄基金为例,其投资标的包括中国电信、伊利股份、陕西煤业等大市值优质企业。
另外,多家险企表示,未来将稳步加大A股市场投资规模,特别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投资力度。
(作者为《财经》研究员)
题图来源 | Pexels
版面编辑 | 张雨菲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