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号董事长楼齐良:低空经济如果“管不住”,就“飞不起”

频道:热点快讯 日期: 浏览:7

5月20日下午,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通号”)举行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在业绩说明会上,低空经济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低空经济如果‘管不住’,就‘飞不起’。”中国通号董事长楼齐良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低空经济前景广阔,但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针对行业发展的痛点问题,公司正在进行通信、控制、反制三个方面的核心技术攻关。

低空空域管理面临三大核心问题

楼齐良认为,低空经济的发展要从短期、中期、长期不同发展阶段来看待。产业的发展需要较长时间周期,仅依靠现有的巡检场景难以支撑产业化发展。只有实现低空交通、低空物流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产业才能真正具备发展潜力,但应用场景的培育需要一个过程。

“低空交通管理与地面管控存在显著差异,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楼齐良表示,当前低空空域管理必须解决三大核心问题:一是对空中大量飞行器的有效管控;二是空中无人驾驶飞行器的通信问题;三是建立反制技术体系。

中国通号立足于主业,聚焦控制系统领域,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延伸。目前公司正积极推进这三方面的技术攻关,在低空经济的通信、控制、反制三个领域分别与三个院士团队深化合作研究。“作为国家队,公司希望在原创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既能真正解决问题,又具备成本优势,切实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楼齐良说。

据介绍,依托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中国通号自主研发低空空域智能管控系统,该系统兼顾安全与效率,具有高效运控,自动反制等特点,可以解决多架航空器间隔追踪运行,冲突检测避障、非合作无人机识别监管等关键问题。

布局轨道交通和低空经济双赛道

中国通号总会计师、董事会秘书李连清介绍,中国通号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也是我国高铁列控技术和民族产业的主要代表。

列控系统是铁路的大脑与神经中枢,中国通号全面参与了国家“八纵八横”高铁铁路网络的建设,公司提供的智能控制技术和调度指挥系统,保证了全国每天6000多列动车组和27000多列客货列车的安全、高效运行。

2024年,中国通号对“十四五”战略规划进行了调整,将自身的智能控制技术优势向低空领域延伸,布局轨道交通和低空经济双赛道,培育“第二曲线”,发展智能轨交、智能低空、智慧城市、智能作业等智能业务。在低空经济领域,中国通号推动培育低空空域管控、无人机制造、服务运营三大业务,构建起“三业一态”的产业格局。

据介绍,目前,中国通号在低空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一定进展。锚定低空经济“管不住”就“飞不起”行业痛点,公司充分发挥智能运控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低空空域智能管控系统ID-Space1.0版,创新提出“一塔一城”低空通信专网方案,成功发布通号空管监视防护系统。

在场景拓展方面,公司携手中信集团、中国邮政、中国铁塔构建载人运营、物流运输、政务巡检低空业态。公司还推动低空巡检、低空物流等场景在合肥、重庆、怒江等地示范应用,推动青岛、石家庄等地深化“轨道+低空”融合发展模式,打造湛江西至海口“空铁联运”跨海航线,打造贵州榕江县“村超+低空”新模式。

“总体而言,低空经济前景广阔,但需要经历长期发展过程。”楼齐良表示,一方面需要实现技术成熟、产品成熟,另一方面有待大规模应用场景的持续培育,低空经济产业才能持续发展,形成商业闭环。公司将坚持技术研发,不断完善三大业务。

高度重视市值管理

当前,央企市值管理成为市场关注的一大焦点。李连清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市值管理,专门出台了市值管理办法。

“首先要做好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利用多种手段加强市值管理。”李连清表示,从发展方式来看,公司在去年调整了发展方向,从原来的轨道交通单个赛道转变为轨道交通和低空经济两个赛道,今年在此基础上又丰富了具体的业务。

此外,过去公司以自我滚动发展为主,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调整,公司将自我滚动发展和资本运作相结合,专门成立了战略投资部门和资本公司,通过对机构的调整和平台的建立,不断丰富公司发展手段。

与此同时,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回报。公司2024年年度分红中,每股派发0.17元现金股利,共计派发现金股利18亿元,占公司2024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51.51%。

“公司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特别是通过业务结构的优化管理,鼓励新业务发展,公司有信心对盈利质量、现金流保持较好状态,从而对利润分配保持较高水平。”李连清表示,后续公司也会根据市场情况采用增持、回购等方式稳定市场,持续保持健康高质量发展。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