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星股份再谋跨界并购 转型之路能否柳暗花明

频道:热点快讯 日期: 浏览:4

5月19日晚间,宁波慈星股份(维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慈星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因有关事项尚存不确定性,为了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对公司证券交易造成重大影响,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经公司申请,公司证券自2025年5月20日开市时起开始停牌。

公告显示,本次交易的标的公司为沈阳顺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顺义”)。沈阳顺义成立于2012年6月,注册资本6000万元,经营范围涵盖软件开发销售、仪器仪表制造销售修理、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维修、电子专用设备制造、集成电路设计制造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等近90个项目,这些经营范围与慈星股份的主营业务相去甚远。

慈星股份成立于2003年,2012年在创业板上市,主要从事针织机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为智能针织机械设备。在4月25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慈星股份财务总监邹锦洲曾表示,在稳固针织设备主业的基础上,公司正在动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为公司注入新动能。

频频跨界并购

近年来,面对纺织机械行业周期性波动和技术迭代压力,慈星股份频繁在跨界重组的道路上发力,试图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2016年,慈星股份首次尝试跨界破局,分别斥资6亿元、4亿元收购杭州优投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多义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各100%股权,试图切入互联网领域。但这次跨界最终以商誉减值告终,公司计提了几亿元的商誉减值准备,导致公司2019年、2020年业绩出现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亏损8.74亿元、5.27亿元。

即便有过失败的经历,慈星股份跨界的脚步并未停止。2021年,公司在半导体赛道连续落子。当年2月,公司以1.401亿元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摘牌,收购北方广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广微”)35%股权,并承接其7082万元债权。北方广微的主营业务为红外MEMS芯片、探测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专业的红外探测器生产制造商。收购仅一年后,因管理整合遇阻,慈星股份将北方广微股权及债权以1.48亿元转售给公司控股股东宁波裕人智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12月,基于对武汉敏声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敏声”)所拥有的微机电系统技术及其发展前景的良好预期,慈星股份通过2亿元自有资金认购武汉敏声12.50%的股权,借此进入射频滤波器和MEMS行业。

时间来到2025年,慈星股份1月14日晚披露公告称,拟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武汉敏声控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然而,2月6日晚,公司却发布公告称决定终止此次收购事项,原因是部分条款未达成一致意见。

仅隔三个月,5月19日晚间,公司又宣布筹划收购沈阳顺义并停牌。慈星股份这种短短数月内快速切换收购目标的行为,引发市场对其战略规划稳定性的质疑。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频繁变更收购对象不仅反映出公司长期发展方向尚不明确,还可能导致资源分散,难以在特定领域构建核心竞争力。

跨界并购的机遇与挑战

事实上,慈星股份频繁跨界并购的背后,是其主业增长遭遇瓶颈、急需寻找新利润增长点的现实压力。尽管2024年公司整体业绩呈增长态势,但纺织机械行业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据了解,慈星股份所处的针织机械领域正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增长放缓的局面,国内企业数量增多导致产能过剩问题凸显,行业利润率持续下滑,叠加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企业经营压力显著。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制造业面临市场饱和、利润压缩等共性困境,企业通过跨界并购切入新兴领域寻求增长,折射出多元化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内在诉求。企业期望通过并购整合快速获取新技术、新市场,突破传统业务瓶颈,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与消费升级的时代趋势。

支培元分析称,与稳健发展主业的企业相比,跨界并购为慈星股份带来了拓展业务边界的机会,有可能进入高增长、高利润的新兴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降低对单一针织机械业务的依赖,分散经营风险。通过并购,还能快速获取新技术、新人才和新市场渠道,加速企业转型升级。

袁帅则进一步强调跨界并购的潜在风险。他认为,企业长期发展需要对目标行业有深入研究和充分规划,否则易陷入盲目扩张。以此次收购的沈阳顺义为例,其业务与慈星股份主业差异显著,整合过程中需跨越文化融合、业务协同、技术整合等多重障碍,若处理不当,不仅难以实现协同效应,还可能对现有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慈星股份的转型之路能否突破瓶颈迎来转机?《证券日报》记者将持续关注其后续整合效果与战略落地情况。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