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300家“交卷” 近七成实现盈利 A股上市公司2024答卷彰显经济发展韧性

频道:热点快讯 日期: 浏览: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面对外部冲击影响,A股上市公司依然交出一份集聚新意与动能的“答卷”,表里行间更是凸显中国经济发展韧性。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9日21时,已有5304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其中3523家实现盈利,占比66.42%;1019家净利润增幅超20%,占比19.21%。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中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下的一次‘韧性突围’。”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认为,中国经济的韧性源于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和全球化布局的协同进化。从2024年年报可以看出,传统行业与新兴产业加速融合、上市公司主动构建技术护城河、产业链公司灵活布局海外市场,中国经济正通过多元化的增长极,实现高质量发展。

  优结构新兴产业成新引擎

  韧性体现在产业结构中。透过年报可知,中国经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特征鲜明,以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逐步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一个重要参照是,汽车、电子行业的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汽车行业实现营收3.9万亿元,同比增长6.72%;实现净利润1508.60亿元,同比增长11.16%。电子行业增速更是迅猛,期内实现营收3.47万亿元、净利润1373.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3%、35.18%。

  新兴产业动能强劲,也使得上市公司业绩取得新突破。以双林股份为例,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49.1亿元,同比增长18.64%;实现净利润4.97亿元,同比增长514.49%。双林股份董事长邬建斌表示,2024年,公司轮毂轴承年产能力突破1800万套,国内市场覆盖比亚迪、长安、赛力斯等主流新能源车企,并成功斩获阿维塔、极氪、问界等新项目,持续为公司未来增长注入澎湃动力。

  再看电子行业,行业龙头韦尔股份2024年业绩同比大增近5倍。韦尔股份表示,公司抓住2024年半导体行业回暖的市场机遇,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产品持续导入、汽车智能化渗透加速等因素的驱动下,公司经营业绩实现明显增长,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

  扩市场多元化布局迎新机

  韧性扎根于多元化市场。2024年,A股上市公司实现境外收入8.98万亿元,同比增长3.89 %。

  梳理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可以发现,“出口业务增长”成为多家公司业绩向好的关键词。以飞龙股份为例,公司表示,得益于国内外市场的持续开拓,2024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飞龙股份已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品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出口业务则是公司重要支撑。2024年,公司海外直接销售收入占总营收比例达到55.13%。公司称,2024年加大了对海外生产基地的投资力度,通过深化与海外客户的合作,海外业务实现了显著增长。

  拓展新兴市场,成为众多上市公司的战略选择。深科达董事长黄奕宏表示,随着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如智能眼镜等领域的兴起,为公司相关设备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公司目前海外业务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将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降低对单一国家或地区市场的依赖,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出海之路,绝非坦途。”梦百合董事长倪张根表示,正是凭借着这样的理念和态度,梦百合的出海之路走得更加坚定,也越走越宽。

  2024年,梦百合境外主营业务收入67.50亿元,同比增长6.68%。如今,梦百合在美国、泰国、西班牙、塞尔维亚建立了生产基地,并收购了多个海外零售渠道,产品已销往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超过10000个销售终端,跨境电商持续放量,自主品牌受到海外消费者的欢迎。

  强研发创新擦亮“硬科技”底色

  韧性发端于技术新突破。以科技创新培育企业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A股上市公司群体的2024年,是创新浪潮澎湃激荡的一年。“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精准制造核心技术与装备、集成电路化学机械抛光关键技术与装备等国际科学技术奖的获奖项目……上市公司正深耕“硬科技”,积极探索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硕果也转化为扎实的业绩。

  北方华创表示,公司多款新产品取得突破,产品销量同比大幅度增加。扬杰科技表示,公司持续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力度,2024年第二季度以来,新产品扩展及增效降本措施收益成效明显,推动整体毛利率稳步提升。

  “赛力斯转型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八年来,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突破,汇聚全球前沿技术与创新资源,实现软件技术和汽车技术的端到端融合。”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说,2024年,赛力斯研发投入达70.53亿元,同比增长58.9%;研发人员6201人,同比增长25.15%,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将资本投向研发,用创新反哺利润,A股上市公司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用技术硕果构筑业绩护城河。一幅以“硬科技”为底色的创新图景,正在资本市场上徐徐展开。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